莫讓山寨訂票App成出行“攔路虎”
□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趙春暉
據新華網報道,國慶中秋長假期間,旅客出行需求旺盛。一些山寨訂票軟件借機“活躍”起來。它們與官方平臺界面、標志相似,卻暗中收取額外服務費,強制捆綁銷售保險;一些軟件存在無法出票、退款難等風險,讓旅客蒙受經濟損失。
山寨訂票App具有非常強的迷惑性,界面設計上與“鐵路12306”等官方平臺非常相似,對訂票軟件不熟悉的普通用戶,尤其是老年用戶,很難第一時間辨別真?zhèn)?,稍有不慎就會落入其精心設置的陷阱。
這些山寨訂票App,往往藏著讓人防不勝防的“套路”。有的以“快速出票費”為由誤導消費者付費;有的“悄悄”勾選“優(yōu)選座位”“極速出票”等付費服務選項;有的將“優(yōu)選座位”和“出行保險”等額外服務直接納入車票的“一口價”中且很難取消;更有甚者,一些軟件根本無法出票,乘客還面臨退款難、維權難的窘境。
類似“李鬼”軟件的泛濫,帶來的惡劣影響不容忽視。其軟件標志甚至操作界面都高度復刻官方App,有侵犯著作權之嫌,已觸碰了法律紅線。像其“快速出票”實為誤導付費,“搶票加價”暗含陷阱,涉嫌欺騙消費者,妨礙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。如其未取得票務代理資質卻擅自開展售票業(yè)務,已涉嫌非法經營罪、詐騙罪等,可能會面臨刑事追責。
要想真正堵住山寨訂票App的漏洞,需要多方合力,共同防治。平臺首先應該擔負起主體責任,強化票務類App的備案和上線標準,嚴格審核其運營資質,對仿冒軟件嚴格審查、立即下架,從源頭上切斷山寨訂票App的傳播途徑。同時,要暢通投訴舉報機制,引導消費者積極舉報相關線索。相關部門也要肩負起監(jiān)管責任,建立聯(lián)動機制,及時鎖定違法行為,形成打擊合力,提高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。此外,消費者要提高警惕,通過官方認證的應用商店或官方網站下載相關App,預防被騙。
網絡不是法外之地,手機屏幕背后更不應該暗藏陷阱,唯有監(jiān)管亮劍、平臺守責、公眾警覺,多管齊下、合力圍堵,才能讓山寨訂票App成為無根浮萍,更好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
編輯:聶臻臻 孫錦
一審:姜健 李敬友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管延會